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首页 > 淄博新闻中心 > 淄博行业新闻

二手冲床多次冲压工艺适用哪些场景

时间: 2025-11-19 点击数:

在现代金属加工领域,冲压工艺作为一项关键的成型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生产、五金制品等多个行业。而在众多冲压方式中,多次冲压工艺因其高效、精准和适应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复杂零件生产中的首选方案。尤其在使用二手冲床进行多次冲压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投入成本,还能满足大批量、高精度的生产需求。那么,究竟哪些场景特别适合采用二手冲床配合多次冲压工艺?这背后的技术逻辑与实际应用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多个工序集成于一台设备是多次冲压工艺的核心优势之一。在传统冲压作业中,每一道工序往往需要更换模具或转移至不同设备完成,导致生产节拍延长、定位误差增加。而通过在二手冲床上配置多工位级进模或复合模,可以在一次行程中连续完成落料、冲孔、弯曲、拉伸等多种操作。这种集成化作业模式特别适用于结构复杂、尺寸精密的小型金属件批量生产,如电子电器中的接插件、手机支架、微型电机外壳等。这些产品通常要求在极小的空间内实现多个功能结构,且对表面光洁度和尺寸一致性有较高要求,多次冲压工艺恰好能满足这些严苛条件。

汽车行业是多次冲压工艺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无论是车身覆盖件还是底盘结构件,许多零部件都具备多步成型特征。例如安全带扣件、门锁机构组件、发动机支架等,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冲裁与成形才能达到最终形状。利用性能稳定的二手冲床配合自动化送料系统,可以实现高速连续作业,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尤其是在中小型零部件供应商中,受限于资金规模,购置全新大型冲压线成本过高,而选择高性价比的二手冲床进行多工序集成加工,既能保障产品质量,又能控制投资风险,形成极具竞争力的生产模式。

家电制造业同样是多次冲压工艺大显身手的领域。冰箱压缩机壳体、洗衣机平衡块、空调散热片支架等部件,常常需要在同一材料上完成冲孔、翻边、折弯等多项操作。这些零件虽然单件价值不高,但需求量巨大,对生产节奏和成本控制极为敏感。通过在二手冲床上部署多工位模具,企业可以在不牺牲产能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设备折旧成本。此外,随着智能制造理念的普及,许多企业将PLC控制系统与二手冲床结合,实现了参数记忆、故障预警和远程监控等功能,使老旧设备焕发新生,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现代化产线中的适用范围。

在五金工具及日用金属制品行业,多次冲压工艺也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诸如剪刀铰链、锁舌组件、合页片、弹簧卡扣等产品,往往需要在薄板材料上进行反复塑形与精整。这类产品结构虽不复杂,但对强度、弹性和装配精度要求极高。采用二手冲床进行分段式冲压,可通过逐步加载的方式避免材料破裂或回弹过大,从而获得更稳定的成形质量。同时,由于此类产品种类繁多、更新换代快,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灵活性高的二手设备进行试制与小批量生产,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减少库存压力。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多次冲压工艺带来了新的机遇。光伏支架连接件、储能电池箱体加强筋、充电桩外壳固定片等新型金属构件,普遍具有轻量化、高强度的设计趋势。这些零件常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板或不锈钢材料,对冲压设备的刚性与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经过专业检测与维护的二手高性能冲床,尤其是闭式双点或四点结构机型,完全能够胜任此类材料的多道次冲压任务。配合温控润滑系统与伺服送料装置,甚至可实现接近全自动化的无人值守生产,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手冲床具备成本优势,但在实施多次冲压工艺时仍需关注设备状态与工艺匹配性。例如滑块导向精度、离合器响应速度、机身刚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多工位模具的运行稳定性。因此,在选购二手冲床时应重点考察其历史使用记录、核心部件磨损情况以及是否具备数控改造潜力。对于计划长期从事精密冲压的企业而言,与其盲目追求低价设备,不如选择那些曾用于高端制造领域的退役机型,这类设备往往基础扎实、维护良好,经过适当升级后可持续服役多年。

从经济性与实用性双重角度出发,二手冲床结合多次冲压工艺已成为中小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它不仅降低了进入高端制造领域的门槛,还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现实范例。随着模具设计水平的提升和自动化配套技术的成熟,这一组合将在更多细分领域释放潜能,推动金属加工向高效、节能、智能的方向持续演进。